乔月枝正在和摊主砍价。
哪怕对方手里是白山屯唯一的鲜肉供应货源,乔月枝也没退缩,充分展示了砍价的精髓。
譬如——
“我这可是鲜肉啊!你给的价格也太低了!”
“少来,”乔月枝继续压价,“你这肉还有骨头呢,哪能卖那么贵?”
摊主:“……”
陆辛夷探头一瞅,好像是排骨?羊排还是猪排?
猪肉的话,她空间里还养着两只呢!
很显然,乔月枝也不做多余的事情。
她指着肉排,小声道:“你这肉都冻了好久,我换给你的可是新鲜蔬菜还有水果。”
近来恰好月中,他们家特意把“工资”发的果蔬留下,便是为了此次集会兑换。
闻言,摊主表情不自觉的变了点,倔强地小让一步:“真的最低价了大姐,这再低我也做不得主了!”
他就是个打工的,现在能养羊的可不是一般人。
看他神色不像是作伪,乔月枝点点头,伸手指了指:“这半扇都要,再加三根棒骨。”
陆辛夷不过是围观了片刻,就看到老妈将羊排+棒骨全款拿下,他们带的菜和果酱还剩下不少。
乔月枝结完账,才有空和陆辛夷说话。
她把换购的物资都倒置到陆山青篮子里,自己提着剩下的,招呼陆辛夷:“我刚瞧见有做豆花的,你想吃吗?”
家中也能自制,只是陆辛夷一家如今没那么闲,且手艺也平平,做出来的豆花只能说还行。
“是专业的?”陆辛夷好奇了起来。
陆辛夷偏好咸豆花,如果能再多一张油饼,就更完美了!
乔月枝点点头,带着人往走廊尽头去。
“是专业的,就你小时候吃过的刘伯伯家的,他们做豆腐和豆花几十年了。”
“最近才从县城回来的,你可能没注意。”
这么一说,陆辛夷就想起来了。
刘伯伯算是陆山青一家的熟人,他家的豆腐店开了好些年,陆辛夷对他家的豆腐记忆全在学生时期。
如此想着,陆辛夷已经来到尽头,却没有直接往左侧的屋子过去,反而看向右侧:
“这儿是不是压面条的啊?”
走廊两侧的房间也都空了出来,被各色兑换占据,陆辛夷一路过来,竟然还看见了一家现场磨香油的?!
在末尾对开的两间空房内,则是乔月枝提到的鲜豆花豆腐,和一家手工压面作坊。
在陆辛夷说话的档口,门内正在忙碌的人也抬起头,她没认出来是谁,对方却抬手叫了一声:“小隋?你们家也来买面啊?”
是认识的吗?陆辛夷疑惑偏头,看向隋安,眸光中带着些许茫然。
隋安一眼就认出来了对方。
这不就是当天摔倒滚下山的倒霉蛋吗?他对这人的话痨印象深刻。
没等隋安出言解释,倒霉话痨就自我介绍了一番:“我姓陈。”
陈诚和陆耀的经历差不多,只是他父母早逝,白山屯只剩下姥姥姥爷还在,天灾后,他跨越了几个城市,才成功回到家乡。
当日,陈诚只是抱着进山看看的想法,真没想到自己会那么点背,才走没多远就咕噜咕噜滚下山。
他更没想到的是,那俩信誓旦旦面相憨厚的中年大汉,居然把他给忘了!除了无语他无话可说!
再后来,家里俩老人担惊受怕的,陈诚也没再往外跑。
可人都是要吃饭的,他思来想去,索性把姥爷的旧手艺捡起来,学着给人压面条和面饼子。
但开机器得用电,陈诚自家做不了,他便借着机会找了隋安,又和梁东升打好关系,才得以来到村委会借地方搞事业。
与之相应的,他得给村委会无偿提供手艺,当然,每日限量。
此后,最先照顾生意的是救援队,随之而来的是种植园和农研所,这地方人多,但又不方便重建食堂。
陈诚的压面事业就在村委会,方便又省事。
他在这边干活,成品就近送到不远的员工专属厨房,直接下锅!
拜农研所和官方救援队多方照顾,陈诚的手艺突飞猛进,如今已经可以压制多种类型的面食。
他看向隋安几人,询问道:“你们想要哪一种?”
除却各类粗细的面条,陈诚如今最擅长的是面饼子。
只是需要排队,还得自带原料,陈诚只收手工费。
看着摆了整间屋的工作机械,陆辛夷的第一反应却是,饼卷菜!
在限电之后,陆辛夷家里用电也格外谨慎,电饼铛更是好久没出山了。
上一次烙饼,还是她妈就着灶台用的大铁锅。
而面条,则是隋安自制的手擀面,口感劲道,现吃现切。
隋安看了陆辛夷,确定她没什么特别的需求,便自己提出了要求:“五斤面,面条和饼一样一半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