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算是特别针对我们,打听过来,其他厂的任务额也有增加。一问上面就说我们这边算加得少的,北边的什么企业,那才加的厉害呢。”
抱怨虽抱怨,但这也不是什么完全实现不了的目标。陈兰君想了想,说:“一步一步来吧,先把眼前的事做好。”
等到香江那边的零食店开起来,出货量肯定还要增加的。
周末,收到鹏程那边拍来的电报,说房子手续办好了,询问牵户口事宜。
陈兰君才恍然大悟,太忙了,都忘了报告爸妈这个好消息。
原以为爸妈会很高兴的,然而收到的回信,却不尽如人意。
“购房迁户口一事显得很突然,”妈妈郑梅的笔记,“我和你爸在村办企业有自己职位,倘若忽然成了非农业户口,应该就无法继续做这边的工作。现在时局也不是很好……”
看到这里,陈兰君皱了皱眉。
就是省会的国企,像第四食品厂的指标都升高了那么多。那像爸妈村里的厂子,只怕要上缴的利润额只会更多。
时局震荡,对于乡镇企业来说,大概会更严重。村里的家具厂,怕生死也遇到了难关。
她将信纸收好,做了一个决定,要趁着国庆假期,回老家去看一看。
第104章
按照现在的放假休息条例, “一周工作六天,星期天休息”,且国庆节只放两天假……
陈兰君另外请了两天事假, 连上周日,凑了个五天, 方才登上回家的列车。
抵达时是下午,陈兰君伸了个懒腰, 打量着一年有余的小县城。
说实话, 建筑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,县中心多了一栋六层楼,那是邵清和之前返乡时捐助的县医院新大楼。还多了一些电线杆子,乱糟糟地分割着蓝天。
街头有年轻人穿上了喇叭裤, 顶着一头秀发, 在一些老人诧异的眼光里,骄傲地招摇过街。
正巧是赶墟的日子, 从火车站出来,主街两边挤个水泄不通,提了篮子卖鸡蛋的, 卖小菜的, 卖纳的布鞋的……异常热闹,耳边嗡嗡作响全是谈买卖的乡音。
她从街边过,买了只烤红薯, 捧在手上吃。吃一半时路过国营商店,听见一个人用粤地方言骂街。
“神经病, 都秋天了, 电风扇统一调价。”
扭头去看,果然电器柜台的前边贴出了一张大红纸, 写着“接上级通知,电风扇从今日价格起上涨5。”
陈兰君哑然失笑。那一边,小贩们在那边热火朝天的砍价谈价;这一边,价格的变动还是全靠上级的“计划”。这确是转型中年代的独特风景。
填饱肚子后,陈兰君另外买了半只用荷叶包着的叫花鸡,直奔县中学,来都来了,肯定要顺带见见小妹竹君。
正是上课时间,门卫室的人有点不情愿理人:“上课时间,不能进学校的。”
“我是来找我妹妹的。”陈兰君掏出随身携带的学生证和介绍信。
瞧见“明德大学”几个字,门卫立刻站起来,笑着说:“原来是大学生呀,你把妹妹信息说一下,我帮你去找老师说。”
没等多久,一个小小的影子就从教学楼跑过来,两只麻花辫飞舞在空中,人儿像小炮弹一样扑进陈兰君怀里。
“姐姐!你回来了!”
“哇,小妹你又长高了。”
借了两把板凳,姐妹俩个在树荫下坐。陈兰君手托腮,笑盈盈地望着小妹。小丫头正努力撕咬着一只鸡腿,吃得很高兴。
“怎么样,在学校高兴吗?学习生活还好吗?”
“都好,”竹君鼓着腮帮子说,“作为你的妹妹,我也不是吃素的。”
她的成绩不错,是稳定的优等生,因为人也温柔善良,在学校也很得老师同学的关照。
听她絮絮叨叨说着学校的事,陈兰君心里有片刻的犹豫。
若真是换一个环境学习,不知小妹能不能适应。
她试探着问竹君:“小妹,若接你到鹏程市去读书,你愿意吗?”
竹君有些惊讶,偏头想了想:“有点想去,可是……这里的同学也是很好的……姐,你觉得呢?”
“是我的话,我会去。”陈兰君说,“这里确实很好,只是相比起来,很难像鹏程那样,让你看到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,何况,那边毕竟是市,教育会比县城好。”
还有一点,等到竹君高考的时候,鹏大就建起来了,若有本地户口,考大学那优势是没话讲的。
作为姐姐,陈兰君是希望小妹能有更好的未来的。
若是按照之前的路,小妹是高中毕业后,就在县里一家制衣厂打工。等到陈兰君创业成功,有余力有钱想要资助小妹重新读书时,她拒绝了。
刚做了母亲不久的小妹低头看着怀里的婴儿,语气很平静:“姐,谢谢你,但现在不需要了。”
她选择了一个同在制衣厂打工的男人作为丈夫,结婚生子,离父母不远可以时常去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