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要是早个十年,在先帝微弱之际动手,说不准他还能支持一把呢。
那时候的大堰,都被糟蹋成什么样了,说是怨声载道也不为过。
可是齐凯桓没有行动,或许是准备不充足,实力不允许。
现在眼看着大堰恢复了点生息,他又惦记上了?!
齐弘维把齐凯桓骂了一通,吩咐下人给乐萝收拾行李。
“女儿,你还没嫁人呢,你不能死!”
乐萝:“……”
小皇帝跟卓家都没跑,她爹跑得倒快!
实则,不仅是衍裕郡王府在筹谋退路,卓太后与卓任隆两相合计,也做了另一手准备。
如果薄时衍在,齐凯桓首当其冲对付的是摄政王府,他不在,卓家危矣。
然而,决断的时刻来临,卓家来不及做任何反应,就被鹿台大营的兵马给团团围剿了。
齐凯桓终究不肯看这大好时机错过。
倘若他能一举侵占皇城,杀掉章宸帝与齐弘维,即便薄时衍是在装死,他回来后也已成定局。
到时候,他身为最正统的皇室血脉,民心所向,那群老臣焉敢不从?
而摄政王,再怎么大权在握,他起兵便会被打做乱臣贼子,天下人得以讨伐。
只要占领皇城,把那些不该活着的人,全部杀死。
齐凯桓就赢了。
转折
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, 就是卓家。
罪名便是调换皇家子嗣,以外人冒充帝王血脉,罪不容诛!
这顶大帽子扣下来, 差点把卓太后气得当场吐血。
当年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儿,即便后来手刃仇人,也难以抚平心中伤痛。
任何报复也换不回儿子的性命!
现在竟然被倒打一耙,说她顺水推舟策划一切, 章宸帝并非先帝血脉, 而是卓家找来充数的孩子!
真要这样倒好了,他们何必如此艰难去对付薄时衍?
这种空口白话说出去也有人信?
还真有——
堪比戏台子上面演出来的剧情,曲折离奇, 引人入胜,老百姓们都陷入三人成虎的环境中,越说越真,渐渐深信不疑。
此事短时间内迅速传开了,大街小巷人尽皆知。
更叫民众惊惶的是,鹿台大营直接出动, 把偌大一个卓家给团团围住了!
铠甲银枪, 刀锋渴血, 明裕郡王齐凯桓亲自率领,于阵首高高祭出一个鹿头。
鹿台营在大堰有‘清君侧’之用,以鹿头悬首, 鹿血祭天, 替皇帝斩尽身旁奸臣小人,肃清朝堂。
平日里, 他们受命于帝王, 谁人都调遣不动。
现在突然被拉出来, 毫无疑问,那位将军已经是齐凯桓的人了。
这回鹿台大营两万精兵,不仅是要清君侧,一旦坐实了卓家的罪名,就连皇帝本身估计也要一块被清理掉。
说起来可就显得滑稽荒唐,何曾见过一柄利剑,把主人也一块削了?
齐凯桓接手了这把武器,他深知夜长多梦迟则生变的道理,立即动手,把整个卓家内外把控起来。
卓任隆也不是吃素的,早已联络好能动用的人手,奋力抵抗,企图朝外杀出一条血路,离开京城。
他猜到了齐凯桓的打算,说什么也不会放过卓家,跪地求饶也没用。
因为需要用他们的死,来裁定章宸帝的身世,没有任何转圜余地。
就连缓兵之计都施展不出来,唯有逃出京城,才能保住性命。
卓府位于承邺坊,当天,没来得及撤走的卓任隆,迎来了鹿台营的围剿,双方发生了冲撞,短兵相接。
营地里养精蓄锐的将士,铁蹄整齐划一,踏入京城的那一瞬间,街道上的寻常百姓无不望风而动,躲了起来。
昔日繁华的闹市,一哄而散,门窗紧闭,空旷而又寂静。
承邺坊杀声震天,卓任隆拼死都想逃出去,即便自己走不了,还有他的孙儿们。
但是——
齐凯桓有备而来,不会让一只苍蝇飞出去。
他等这一天,已经太久了,一旦行动起来,便要速战速决,没有回头路可言。
齐凯桓用最快的速度,手起刀落,把卓家上下给解决了,不留一个活口。
仗着军队的人数优势,过程非常顺利。
然后,挑着阵首的鹿头,刀尖直指皇城。
卓家之死,不过是他把章宸帝拉下来的一个必走步骤,至关重要的过程。
为了昭告世人——齐郗华血统不正,名不正言不顺。
不堪称帝。
齐凯桓骤然发难,干脆利落灭了卓家,紧接着围困皇城,丝毫不拖泥带水,甚至称得上迫切。
江立棠痛斥明裕郡王狼子野心,即便对皇帝身世存疑,也该拿证据来对簿公堂,现在这是在做什么?
然而到了这个地步,文官